随着新的停车规则,人们对自行车共享又爱又恨。从6月开始,东城区的故宫、王府井周边地区和西城区的金融街将同步试点自行车共享的“入驻”。一旦违规在酒吧外停车,用户将面临每次最高5元派车费的“罚款”。
据本报了解,目前,试点区域共设置了156个非机动车停车区和17个非停车区,用户可以在自行车共享APP中看到非停车区的规划范围。
在自行车共享进入人们的视野之前,北京公共自行车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。但是,市民并不觉得公共自行车扰乱了公共空间的秩序。原因很简单。用户必须将公共自行车停放在固定的停车场。而且因为公共自行车管理有序,几乎看不到车辆损坏的迹象。事实上,这为自行车共享管理提供了很好的体验。
不幸的是,在自行车共享出现后,所有企业都没有设立电子围栏的早期想法,而是将其作为一项功能进行推广。这种做法看似为企业节约了成本,为用户提供了便利,却为整个行业的有序发展埋下了祸根。自行车乱停放严重影响正常交通秩序;废弃车辆堆积如山,严重破坏市容市貌。如果任其发展,自行车共享这一朝阳产业必将走向末路。
目前,共享单车试点电子围栏停车是治理乱象的举措,也是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实践。对于市民和自行车共享企业来说,他们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。市民可以继续使用自行车共享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,同时也不必面对自行车垃圾的问题。企业才能摆脱一直被诟病的弊端,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。
当然,共享单车试点能否取得最好的效果,取决于政府相关部门的管控是否到位,以及企业对用户的调度、维护和引导是否及时。自行车共享的每个用户也应该把停车到酒吧作为使用的必要部分,从酒吧到酒吧。事实上,5元的“罚款”只是不得已的警告,规则才是共享单车最好的“栅栏”。一旦停车规则深入人心,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现象很快就会消失。